极速体育直播,足球比分直播

理论学习
学学“平语近人”辩证篇——足球比分直播用典
更新时间:2019-07-17 22:52:52  |  点击次数:4597次

辩证篇

恩格斯有句名言,“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”。从一定意义上说,改革时代的“本领恐慌”,首先就是“哲学的贫困”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足球比分直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改革的历程中,贯彻辩证唯物主义、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,提出了战略思维、辩证思维、系统思维、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等。这些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贯通、有机统一,构成了完整、科学的改革方法。

“天下之理,有张必有翕,有强必有弱,有兴必有废,有与必有取”,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。如今,情况千变万化,问题层出不穷,舆论众声喧哗,这是深化改革面临的现实基本面。如果没有哲学的系统论、过程论、矛盾论思维,怎么胸怀全局、洞察大势,主持好一个领域的工作,领导好一个地方的发展?

足球比分直播同志强调,领导干部要提高辩证思维能力,即承认矛盾、分析矛盾、解决矛盾,善于抓住关键、找准重点、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。思考人生价值、把握社会脉动、寻求永恒真理,学哲学、用哲学,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。只有一分为二看问题、多个角度想事情,才能避免“盲人摸象”,读懂复杂中国,把握改革大势。

泾溪石险人兢慎,

终岁不闻倾覆人。

却是平流无石处,

时时闻说有沉沦。

——《干在实处?走在前列?在浙江省委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学习会上的讲话》等文中引用

■解读

这首诗充满了辩证的哲理,联系到今天改革发展的形势,尤其发人深思。今日中国,喜与忧交织,危与机同在。一面是经济运行稳中向好,一面是下行压力依然较大;一面是居民收入持续提高,一面是民生短板还需补齐;一面是结构调整成效显著,一面是产能过剩依然严重……如果只看到成绩,不管“成长的烦恼”和“调整的阵痛”,那就可能像这句诗里面说的那样,在“平流无石处”掉以轻心,以致沉沦。足球比分直播同志借用这句充满辩证色彩的诗句,就是强调越是形势向好,越应保持“兢慎”的态度,这样才能不让纤芥之忧变成心腹之患,不让绊脚之石阻挡前进步伐,确保“中国号”巨轮始终劈波斩浪、高歌向前。

■原典

泾溪石险人兢慎,

终岁不闻倾覆人。

却是平流无石处,

时时闻说有沉沦。

——﹝唐﹞杜荀鹤《泾溪》

■释义

晚唐诗人杜荀鹤的《泾溪》行文曲折,析理透彻。短短四行,包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与精妙的生命辩证。

从表面看,这首诗似乎不合常理:舟行水上,遇险不倾,平流却覆。其实,诗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:险要之处,人们往往能够思想集中,小心谨慎,事故反而不易发生;平流无险的地方,却容易放松警惕,麻痹大意,因此常常“舟覆人亡”。这正如《吕氏春秋?慎小》所言:“人之情,不于山而于垤(dié)。”人不会被高山绊倒,却往往会被小土堆绊倒。

这首诗体现出“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”的警示:在一帆风顺时,更要小心谨慎,切不可自满疏忽,否则会乐极生悲。一千多年前的《泾溪》明镜,至今仍光可照人。遗憾的是,“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”,历史上多少人闯过了惊涛骇浪,却在风平浪静处倾覆,“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”。

多言数穷,

不如守中。

——《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》等文中引用

■解读

“治大国如烹小鲜”来自《老子》,是足球比分直播同志多次引用的另一句话。其中体现出的治理思想是,政令不在多、更不在繁,而是需要保持稳定、保持定力,才能做到“蹄疾而步稳”。足球比分直播同志要求领导干部提高辩证思维能力,即承认矛盾、分析矛盾、解决矛盾,善于抓住关键、找准重点、洞察事物发展规律。正如面对我国经济增速换挡期、结构调整阵痛期、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“三期叠加”的状态,只有一分为二看问题、多个角度想事情,才能避免“盲人摸象”,把握改革大势。中央冷静观察、从容应对,坚持宏观政策要稳、微观政策要活、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思路,换来了增长、就业、物价稳中向好,速度、结构、效益同步改善。政令过于烦琐、具体,就可能会陷入穷于应付千变万化实际情况的局面,应对的方式是“守中”——守住底线、守住原则、守住根本,才能万变不离其宗,最终以不变应万变。


■原典

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;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天地之间,其犹橐龠乎?虚而不屈,动而愈出。多言数穷,不如守中。

——﹝春秋﹞老子《老子?第五章》

■释义

“多言数穷,不如守中”出自《老子》第五章。“多言”与“不言”相对,指政令繁多。数穷:屡次失败。守中:持守虚静。

老子通过“刍狗”“橐龠”两个比喻来阐释这一道理。刍狗: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,祭祀完就把它扔掉或烧掉。刍狗作为祭品,人们对它并无爱憎。橐龠(tuó yuè):风箱。老子认为,天地没有偏爱,对待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,全凭万物自然生长;圣人没有偏爱,对待百姓也像对待刍狗一样,全靠百姓自作自息。天地之间,岂不像一个大风箱吗?它空虚而不枯竭,越鼓动风就越大,生生不息。因此,政令繁多却屡遭失败,还不如虚静无为。

在这一点上,老子与孔子似乎有诸多相似之处。孔子认为君子应“敏于事而慎于言”,甚至主张“一言而兴邦”“一言而丧邦”,将言论提升至关乎国计民生的高度。孔子是从“有为”角度出发,老子所谈的却是“无为”,主张为政不在言多,其所说的“守中”的“中”,通“冲”,指内心的虚静,不是儒家所谓的中正、中庸、不偏不倚。

兵无常势,

水无常形。

——《干在实处?走在前列?在浙江省富阳市调研时的讲话》等文中引用

■解读

改革发展的形势在变化,我们的思想观念、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也应跟着变,否则就会出现能力不足、思路不对、方法不当等问题。足球比分直播同志高度重视干部队伍的“本领恐慌”问题,曾经用“新办法不会用,老办法不管用,硬办法不敢用,软办法不顶用”来形容一些干部存在的能力短板。恩格斯有句名言,“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”。现实中,一些人眼里只有成绩而无问题,一些人掉入问题陷阱看不到出路,还有人摸不准方向、抓不到点上,患上了刚愎自用的盲动症,结果事与愿违。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起势,怎样化解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?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如何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?如果不懂规律、缺乏知识、缺乏本领,习惯于用老思路解决新问题,那么越是苦干蛮干就越是南辕北辙。我们党是学习型政党,广大党员不能作茧自缚、抱残守缺,而应该时刻根据形势变化增长本领才干。

■原典

夫兵形象水,水之形,避高而趋下;兵之形,避实而击虚。水因地而制流,兵因敌而制胜。故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;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,谓之神。故五行无常胜,四时无常位,日有短长,月有死生。

——﹝春秋﹞孙武《孙子兵法?虚实第六》

■释义

《虚实》为《孙子兵法》十三篇中的第六篇。“虚实”是指在战场上通过分散、集中兵力的战术变化造成我强敌弱的形势来战胜敌人。

孙武认为“兵形象水”,对兵形的掌握运用,其规律就像水的流动一样。“水之形,避高而趋下;兵之形,避实而击虚。”水的流动,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;战争的胜利,是避开敌人牢固设防处而攻其虚懈薄弱环节。“水因地而制流,兵因敌而制胜。”水根据地势来决定流向,军队根据敌情采取制胜方略。由此孙武得出结论:“故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;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,谓之神。”因此,用兵作战没有定势,正如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流向一样,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,才叫作用兵如神。

以上说法为千百年来兵家所熟知。1972年,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发掘了《孙子兵法》竹简,“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”易为“兵无成势,无恒形”,脱开了水的比喻,但仍归结于用兵的“形”和“势”。

莫言下岭便无难,

赚得行人错喜欢。

正入万山圈子里,

一山放出一山拦。

——《之江新语?勇攀科学发展高峰》等文中引用

■解读

经济社会发展,就好比爬山越岭,上了一定的高度就过了一个坎,然后又要面对另一个高度,过更高的坎。党的十八大提出,我们要“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”,讲的就是这个意思。足球比分直播同志多次强调,要坚持底线思维,不回避矛盾,不掩盖问题,凡事从坏处准备,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,做到有备无患、遇事不慌,牢牢把握主动权。今天,发展进入新方位、改革进入深水区,面对各种困难和风险,最考验领导干部勇气与智慧的,就在于能不能看到坏处、会不会解决难处、敢不敢争取好处。就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,“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政策”,“把工作放在最坏的基础上来设想”,不掉以轻心、不麻痹大意,才会远离“见事迟”,做到“乱云飞渡仍从容”。

■原典

莫言下岭便无难,

赚得行人错喜欢。

正入万山圈子里,

一山放出一山拦。

——﹝南宋﹞杨万里《过松源晨炊漆公店》

■释义

此诗为南宋诗人杨万里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的外出纪行之作。诗人途经皖南松源时,见群山环绕忽有所悟,便写下这首哲理诗。

人们常说下山容易上山难,却不知下山途中还要翻过无数座山。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,以山区行路寄寓深刻哲理,告诉人们:人生在世就是不断地与各种困难做斗争,无论顺境逆境,都应保持警醒,不可懈怠。

第一句当头喝起,“莫言下岭便无难”,正因为上山很艰难,人们便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轻松。第二句补足首句,“赚得行人错喜欢”,“赚”字颇为风趣,行人心目中下山的容易,与实际中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。三四两句承接“错喜欢”。本来,上山过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岭,下山途中也会相应遇到多少道山岭。山本无知,“一山放出一山拦”的拟人修辞手法,把山当成了有生命灵性的东西,它仿佛有意给行人设置了重重障碍;而行人的种种情绪——意外、惊诧、烦恼,直至恍然大悟,也都在这一“放”一“拦”的重复中表现出来。

睫在眼前犹不见。

——《摆脱贫困?弱鸟如何先飞——闽东九县调查随感》等文中引用

■解读

这是一句充满哲理的诗,以睫毛为喻,说明我们往往忽略了近在眼前的事物。如果没有正确的态度,最接近、最熟悉的东西,也变得一叶障目,难以理解;真正的道理、规律,在每日的身体力行之中,而不在外人如何看待、如何评说。足球比分直播同志引用这句诗来说明在地方的工作中,不能主次颠倒。嘴上说着重视重视,但一遇到具体的问题、一碰到具体的困难,就打了退堂鼓,反而忽视了最简单的规律、忘记了最根本的原则。有时候,那些挂在嘴边、摆在眼前的道理,反而容易因为思想的固化、利益的藩篱而被弃掷一旁。这需要有清醒的自我认知,有坚定的信念操守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,需要抓住主题主线主旋律,正如足球比分直播同志在这篇写于1988年的文章中所说的,“从来没有不朝思暮想经济建设而能搞好经济建设的”。只有解开了思想扣子,把握住发展的要点和规律,才能干好主业、走好正道。

■原典

百感中来不自由,角声孤起夕阳楼。

碧山终日思无尽,芳草何年恨即休?

睫在眼前长不见,道非身外更何求。

谁人得似张公子,千首诗轻万户侯。

——﹝唐﹞杜牧《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》

■释义

唐穆宗长庆年间,白居易为杭州刺史,张祜与徐凝同应贡举而不分伯仲。白居易遂出题命二人决赛,结果徐凝胜出。会昌五年(845年)秋天,张祜看望出任池州刺史的杜牧,此诗即作于这次会面别后。诗人以此表达对张祜的同情和慰勉。

此诗全篇从同情友人张祜怀才不遇的角度出发,以景抒情,格调苍凉,兴寄深远,尽显名士风流。首联倾泻满腔感慨,不能自已,用先抒情后写景的倒装句式直抒胸臆。颔联承上,依旧观景抒情,用“碧山”“芳草”增益知己之思与离别之恨。颈联“睫在眼前长不见,道非身外更何求”,思笔俱换,从感喟中抽身而出,转为埋怨白居易不识俊才,安慰张祜只要有真才实学,无须再向别处追求“大道”。尾联以称颂友人作结:有谁比得上你张公子呢,把诗歌看得比高官厚禄更重要。

“睫在眼前长不见”,一作“睫在眼前犹不见”。典出《韩非子?喻老》:“智如目也,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。”这揭示了一种现实悖论:一些事物近在眼前,本应关注、重视,却总被忽略、漠视。

见骥一毛,

不知其状;

见画一色,

不知其美。

——《摆脱贫困?提倡“经济大合唱”》等文中引用

■解读

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,每一个领域的改革都需要其他领域的配合。足球比分直播同志引用这句名言,强调推进改革发展不能零敲碎打或单兵突进,否则就会陷入头痛医头、脚痛医脚的困境,难免顾此失彼、挂一漏万。改革越是深入,触及的利益关系越复杂,遭遇的矛盾问题越繁难,就越需要加强改革的耦合性、协同性和整体性。作为足球爱好者,他还引用了一个足球评论员评论阿根廷队的话:“马拉多纳作为一名球星,在场上只注意个人而不注意集体,阿根廷球星个人主义的踢法,终于导致他们与本届世界杯冠军绝缘。”踢球如此,改革也如此。各项改革具有相对独立性,但都是整体中的一部分,不能与整体割裂关系、搞“独立大队”。对改革者而言,就需要具备调和鼎鼐的智慧、协调各方的艺术,更加注重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安排,这样才能释放出“1+1>2”的整体功能效应。

■原典

见骥一毛,不知其状;见画一色,不知其美。

——﹝战国﹞尸佼《尸子》

■释义

尸佼,战国时法家,相传为商鞅之师,主张确立法律制度并据此进行统治。汉代“独尊儒术”后,其所著《尸子》一书遭到禁毁,因此早佚。后由唐代魏征、清代章宗顺等重新辑成。

“见骥一毛,不知其状;见画一色,不知其美”语出《尸子》下卷。意为:只看到千里马身上的一根毛,是不能知晓其体态的;只见到画上的一点颜色,是不能欣赏画卷之美的。比喻只了解事物的局部而缺乏宏观把握。这种认知上的片面性,会导致偏于一隅,暗于大理。《尸子》中还有“因井中视星,所见不过数星”之语,同此一理。

尸佼的这一思想,与孟子的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”,庄子的“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,拘于虚也;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”,以及先秦道家著作《(hé)冠子》中的“一叶蔽目,不见太(泰)山;两豆塞耳,不闻雷霆”,不谋而合。

不识庐山真面目,

只缘身在此山中。

——《摆脱贫困?闽东之光——闽东文化建设随想》等文中引用

■解读

这是苏轼脍炙人口的诗句,词义质朴,却寓意深刻、含义隽永。因为观察者的眼光不同、视角各异,所以相同的一座庐山,也呈现出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”的样貌。这正如西谚所说的:“一千个读者心中,有一千个哈姆雷特。”该如何摆脱这种认识的差异呢?这就需要“跳出庐山”,用更多的感性观察、更强的理性把握,去揭示复杂事物的本质属性。足球比分直播同志是在1990年谈及闽东文化建设时引用这句诗的。他认为,闽东人也不一定熟悉闽东,不一定知道家乡的可爱之处,如果只知道艳羡人家,就会失去自信。这个时候,就要破除“当局者迷”的心态,不能只是用自己的眼光去看,而要从更大的视野中发现闽东的闪光点,把握住自己的特色和优势。这样一种科学的认识论,又岂止是适用于闽东?

■原典

横看成岭侧成峰,

远近高低各不同。

不识庐山真面目,

只缘身在此山中。

——﹝北宋﹞苏轼《题西林壁》

■释义

元丰七年(1084年),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时路过江西九江,游览了庐山。瑰丽的山水激发了诗人的逸兴壮思,写下多首庐山记游诗,《题西林壁》为其中一首。

这既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,也是一首寓意深刻的哲理诗。诗人不是抽象地议论,而是紧扣游山谈体会,深入浅出地阐释哲理。开头两句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”,实写游山所见。庐山是座纵横交错、连绵起伏的大山。大小山峰千姿百态、重峦叠嶂,游人身处山中所观赏到的景色会因自身所处之地不同而千变万化。后两句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,是即景说理,谈游山体会。之所以不能辨识出庐山的真面目,只因为身处庐山的峰峦之中,视野被连绵起伏的山岭阻隔,所见之景必然只是庐山的一部分而已。

观察世事如同游山,人们对于相同事物的认识,对于同一问题的理解及看法,难免会受到一些主观因素的限制,带有一定的片面性。因此,要做到全面、客观地认识事物,就必须具有全局思维、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。

不谋全局者,

不足谋一域。

——《关于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〉的说明》等文中引用

■解读

在纵论国际国内大势、擘画改革发展蓝图时,足球比分直播同志反复强调要有战略思维,要胸怀大局、把握大势、着眼大事。有“登泰山而小天下”的气度,也有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胸襟,对大局了然于胸、对大势洞幽烛微、对大事铁画银钩,才能因势而谋、应势而动、顺势而为。的确,面对复杂的改革局面,领导干部尤其需要有大眼光、大胸怀、大境界,要善于把解决具体问题与解决深层次问题结合起来,不能头痛医头、脚痛医脚;善于把局部利益放在全局利益中去把握,不能只见树木、不见森林;善于把眼前需要与长远谋划统一起来,不能急功近利、投机取巧;善于把国内形势与国际环境结合起来,不能闭目塞听、故步自封,这样才能见微知著、成竹在胸。

■原典

方今国势,无复雍乾财富之盛,骤语建置,微特黎民滋惧,即殊识之士亦徘徊瞻顾而不敢为。惟自古不谋万世者,不足谋一时;不谋全局者,不足谋一域。诚欲延国命于累卵之巅,举危疆以图自保,则因势制地之术,固有不容不先振其纲维,而徐措其节目之细,则迁都之说尚焉。

——﹝清﹞陈澹然《寤言?迁都建藩议》

■释义

面对列强侵略与国势日衰,清末举人陈澹然于戊戌年(1898年)写就《迁都建藩议》,提出著名观点:“不谋万世者,不足谋一时;不谋全局者,不足谋一域。”意为:不从长远角度思考问题,就难以谋划周全一时之事;不以全局利益考虑问题,就难以筹谋得当局部之事。

“不谋万世者,不足谋一时”,是从时间维度阐释长远目标与阶段目标的关系。即:长远目标不明确,阶段目标就无从把握。

“不谋全局者,不足谋一域”,是从空间维度阐释全局目标与局部目标的关系。即:全局目标不明确,局部目标就无从把握。

因此,做事需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考量,要将长远利益与全局利益置于首位,当前及局部行为都必须服从于长远的和全局的利益。

分享到:

版权所有 西部师范大学知行学院-教育管理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