极速体育直播,足球比分直播

理论学习
学学“平语近人”修身篇——足球比分直播用典
更新时间:2019-07-17 22:30:03  |  点击次数:7266次

修身篇

做人是做官的前提,一个领导干部的作为,取决于本人的修为。足球比分直播同志非常重视干部的道德修养,强调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”。足球比分直播同志把“三严三实”作为干部改进作风的要求,其中摆在首位的就是“严以修身”,涵盖了加强党性修养、坚定理想信念、提升道德境界、追求高尚情操等四个方面的内涵,为干部立德、立言、立行指明了具体方向。

同时,足球比分直播同志也明确阐述了修身立德的方法:“吾日三省吾身”,强调的是反躬自省、自我批评;“心存敬畏,手握戒尺”,强调的是遵纪守法、不碰底线;“慎权、慎独、慎微、慎友”,强调的是防微杜渐、不弃微末;“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”,强调的是领导干部要管住自己的欲望。可以说,足球比分直播同志所引用的名言典故,为领导干部崇德修身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给出生动标注。

与人不求备,

检身若不及。

——《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》(2013年)等文中引用

■解读

足球比分直播同志曾经提出要培养和树立六种意识——信仰意识、公仆意识、自省意识、敬畏意识、法治意识、民主意识。自省意识,是要经常自我约束,经常自我反省,“检身若不及”。中华民族是一个高度重视克己修身的民族,足球比分直播同志多次引用的“吾日三省吾身”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”等,都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宝贵思想遗产。《尚书》中的这句话,以对自我的道德要求和对他人的道德要求对举,讲的正是“严于律己、宽以待人”的道理。不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,不能只知道责备别人,总在别人那里找不是,而应该多看看自己身上的缺陷,多在自己身上找问题,这样才能既促进团结,又改正错误;既给人空间,又让人进步。“律己宜带秋风,处事宜带春风”“以责人之心责己,以恕己之心恕人”,可谓道德原则中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辩证法。

■原典

呜呼!先王肇修人纪,从谏弗咈,先民时若。居上克明,为下克忠,与人不求备,检身若不及,以至于有万邦,兹惟艰哉!

——﹝上古时代﹞《尚书?商书?伊训》

■释义

上面这段话出自《尚书?伊训》。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去世后,右相伊尹扶立其嫡长孙太甲为帝。太甲元年,伊尹作《伊训》,教导太甲。这段话当是史官记录的伊尹的言论。

伊尹教导太甲说:“居上克明,为下克忠。”在上位者能够明察下情,这样在下位者才能够对上竭诚。“与人不求备,检身若不及”,对别人不能求全责备,对己要严格约束。

“严于律己,宽以待人”,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自古便被视为个人良好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志之一。唐代文学家韩愈在《原毁》中说:“其责己也重以周,其待人也轻以约。”清初思想家唐甄的《潜书》有言:“与人当宽,自处当严。”可见,伊尹所言堪称嚆矢。

祸莫大于不知足,

咎莫大于欲得。

——《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?干干净净干事》等文中引用

■解读

足球比分直播同志多次提醒党员干部要谨防“贪欲”之害,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把握住自己,洁身自好,清廉自律,不要干出“一失足成千古恨”的蠢事,更不能突破党纪法规的底线。而要做到这点,必须经常反躬自问,自重、自省、自警、自励,不断增强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、诱惑面前的自控能力、警示面前的醒悟能力,不断提高慎权、慎独、慎微、慎友的自觉性。《老子》中说,“故知足之足,常足矣”,不知足就会纵容贪欲之火,最终会导致欲火燎原、洪流溃坝;《论语》中说,“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”,手握公权却对牟取非法利益情有独钟,怎能做到洁身自好?足球比分直播同志反复强调,为官发财,应该两道,领导干部“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”,绝不能私欲膨胀、以权谋私,最终“不仅毁了自己、害了家人,而且给党的事业带来很大损害”。

■原典

天下有道,却走马以粪;天下无道,戎马生于郊。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。故知足之足,常足矣。

——﹝春秋﹞老子《老子?第四十六章》

■释义

《老子》第四十六章体现了老子的反战思想。

春秋时期,诸侯争霸,兼并和掠夺的战争连年不断,给社会生产和百姓生活造成了严重灾难。这是个“天下无道,戎马生于郊”的时代,连怀胎的母马都要被送上战场,以致产驹于野外。老子分析了战争的起因,认为是统治者贪得无厌、不知足所致——“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。”意思是,祸患没有比不知足更为严重的了,灾难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深重的了。为此,他提出“知足常足”的观点,对统治者的无厌欲求发出了强烈抗议和严厉警告。

老子十分推崇“知足”。他认为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”,并称:“知足者富。”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则从反面加以强调:“欲而不知止,失其所以欲;有而不知足,失其所以有。”古往今来,多少贪夫殉财,就是由于不知足、不知止,跌入罪恶的深渊。

从善如登,

从恶如崩。

——《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》等文中引用

■解读

难和易的对比,在“修身”的问题上,体现尤其明显。足球比分直播同志曾经引用过的“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”“不以善小而不为,不以恶小而为之”等,说的都是这个道理。的确,善的德和行,大多与节制、奉献、坚持有关,这要有更强的意志品质、更高的精神境界,因而显得尤其艰难。而恶德恶行,则往往会给人一时的快感和享受,因而引人沉迷放纵。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发出感叹,“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”,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从善越是难、从恶越是易,领导干部越要加强内心自律。一次雪崩,往往是由一片雪花而起。“千里之堤,溃于蚁穴”,防线一旦被攻破,就可能一泻千里。对于普通人,需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、良好的道德品质、健康的生活情趣;而对于领导干部,更需要心怀坚定的意志,努力做到慎独、慎初、慎微,固守内心那一方净土。

■原典

卫彪傒适周,闻之,见单穆公曰:“……谚曰:‘从善如登,从恶如崩。’昔孔甲乱夏,四世而陨。玄王勤商,十有四世而兴。帝甲乱之,七世而陨。后稷勤周,十有五世而兴。幽王乱之,十有四世矣。守府之谓多,胡可兴也?夫周,高山、广川、大薮也,故能生是良材,而幽王荡以为魁陵、粪土、沟渎,其有悛(quān)乎?”

——﹝春秋﹞左丘明《国语?周语下》

■释义

“从善如登,从恶如崩”是《国语》中收录的一句谚语。登:攀登高山。崩:山石崩坠。意思是,学好难如登山,学坏易似山崩。

东周末年,王子朝叛乱,周敬王被驱逐,逃到成周。诸流亡大臣拟在成周筑城建都。晋国的执政者魏献子赞同,然而卫国大夫彪以为不可,并引用“从善如登,从恶如崩”这句谚语以及前朝教训加以劝阻。

这句古谚非常形象地说明了从善之难、从恶之易,是古代先贤的劝世箴言,为后世政治家所重视。据《南史?宋文帝纪》记载,宋文帝刘义隆为倡导新政,荡涤官场的颓废,曾劝诫群臣道:为官为政,切记“从善如登,从恶如崩”。此后,刘宋政权开启了东晋南北朝国力最为强盛的历史时期,史称“元嘉之治”。



见善如不及,

见不善如探汤。

——《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》等文中引用

■解读

修身养德,最重要的是要趋善避恶。“见善如不及”,是要常修为政之德。坚持“吾日三省吾身”、坚持“时时勤拂拭”,始终以先进为榜样、以楷模为标杆,发现自己的缺点,认识自己的短处,日日扫除心灵的杂草,时时修炼道德的境界。“见不善如探汤”,是要常怀敬畏之心,不因蝇头小利而鼠目寸光,不为荣耀光环而急功近利,自筑“防火墙”、自套“紧箍咒”、自设“高压线”,始终做到“政治上跟党走、经济上不伸手、生活上不丢丑”,切实练就金刚不坏之身。“见善如不及”与“见不善如探汤”是相辅相成的,求善就会避恶,避恶亦能扬善。前者是应该追求的道德境界,而后者则是应该守住的道德底线。如果没有对更高道德境界的追求,那就难以获得修身养德的内在动力;如果缺少对道德底线的坚守,那就会突破外在约束,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。

■原典

子曰:“见善如不及,见不善如探汤。吾见其人矣,吾闻其语矣。隐居以求其志,行义以达其道。吾闻其语矣,未见其人也。”

——《论语?季氏》

■释义

“见善如不及,见不善如探汤。”意思是说,看到善的行为,就唯恐自己达不到;看到不善的行为,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避开。汤,古时指热水。孔子用“探汤”这一生动形象的比喻,来说明一个人看到不好的事情时所应采取的态度。后世常用这句话来警示从政者要常修为政之德,常思贪欲之害,常怀敬畏之心。

此外,《韩诗外传》中有“高比所以广德也,下比所以狭行也”,即跟道德高尚的人相比,就有高的奋斗目标,会使德行增进;跟落后的人相比,标准要求降低了,会使德行减退。《增广贤文》还有:“从善如流,疾恶如仇。”它们都与孔子的“见善如不及,见不善如探汤”异曲同工,也表明了古人在道德判断上的一致性。

吾日三省吾身。

——《在同中央办公厅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时的讲话》等文中引用

■解读

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,足球比分直播同志多次强调“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,有一点‘辣味’”。相互批评要在一定场合内进行,但是反躬自省的自我批评则与个人如影随形,是最及时、最管用的思想武器。俗话说,“苍蝇不叮无缝的蛋”,制度约束再紧、外在监督再严,如果内心自律失守,同样会“法令滋彰,盗贼多有”。党内生活的新常态也好,组织纪律的新要求也好,只有最终在每个党员干部心理认同的轨道上运行,才能行之久远,否则反腐败与改作风的风暴之后,一切陈规陋习、不良作风都会卷土重来。因此,领导干部在党性修养上更应有“响鼓不用重槌敲”的自觉性,做到自重、自省、自警、自励,实现慎独、慎微、慎初、慎终,经常警示自己、不断反省自己、严格要求自己,才能筑牢思想篱笆、加强党性修养、练就百毒不侵。

■原典

曾子曰:“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

——《论语?学而》

■释义

“吾日三省吾身”是《论语》中曾子所说的话。曾子,春秋末期鲁国人,16岁拜孔子为师,勤奋好学,是儒家正统思想的正宗传人。其上承孔子之道,下开思孟学派,在儒学发展史乃至中华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

“吾日三省吾身”的意思是,我每天都多次自觉地省察自己。省(xǐng):检查,察看。“三省”常见有几种解释:一是三次检查,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,三是多次检查。其实,古代汉语动词前的数字“三”,一般表示次数多,不必认定为三次。

曾子是这样反省自己的——“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意为:替人家谋划的事是否尽心尽力?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心诚意?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经常实习?

对此,西汉辞赋家扬雄在《逐贫赋》中进而生发道:“三省吾身,谓予无愆。”意思是说,每天多次自我反省,就可以避免过失。

见贤思齐焉,

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

——《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

——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》等文中引用

■解读

2014年“六一”前夕,足球比分直播同志在北京民族小学召开的座谈会上,鼓励孩子们要“心有榜样”,学习英雄人物、先进人物、美好事物,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。引用《论语》中的这句话正是要说明,在生活中应做到以他人为镜,借鉴好的,加以发扬;照见差的,加以改正。毛泽东同志曾说过,“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”。“正确的大道理”凌空蹈虚,要让公众感同身受,身教重于言传,具体强于抽象,“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”。不管是航天英雄、奥运冠军、大科学家、劳动模范、青年志愿者,还是那些助人为乐、见义勇为、诚实守信、敬业奉献、孝老爱亲的好人,都可成为精神的楷模、道德的标杆,帮助我们找差距、找不足、找方向,达到“见贤思齐”的效果。

■原典

子曰: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”

——《论语?里仁》

■释义

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”谈的是道德修养问题。贤:形容词用作名词,贤者,德才兼备者。齐:相同。内:方位名词作状语,在心里。孔子这句话,成为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,意思是要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,又要以他人的过失为鉴,不重蹈覆辙。

“见贤思齐”,昭示了榜样的示范作用;“见不贤而内自省”,则是说明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。“自省”就是自我反思、反省,其目的正如朱熹在《四书集注》中所言:“日省其身,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”在《论语?述而》中,孔子还有类似的表述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择善而从,就是“见贤思齐”;不善者而改之,就是“见不贤而内自省”。

观于明镜,

则疵瑕不滞于躯;

听于直言,

则过行不累乎身。

——《在河北参加省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》等文中引用

■解读

出出汗、红红脸,才能清淤排毒、强身健体。怎么出汗红脸?这就需要拿出我们党一直以来防身治病的武器——批评和自我批评。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之初,足球比分直播同志就强调,要“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上好好下一番功夫”。现在,利益关系和人际关系更复杂了,这更考验着我们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勇气与党性。要看到,只要出以公心、态度诚恳、讲究方法,无论批评还是自我批评都是一剂良药,是对同志、对自己的真正爱护。足球比分直播同志引用的这句话,正说明了这一点。忠言逆耳,良药苦口。对批评和自我批评,不能持有偏见,也不能心有余悸,而要本着对自己、对同志、对班子、对党高度负责的精神,大胆使用,经常使用,使之越用越灵、越用越有效。

■原典

臣闻观于明镜,则疵瑕不滞于躯;听于直言,则过行不累乎身。

——﹝东汉﹞王粲《仿连珠》

■释义

王粲(177—217年),汉末文学家,“建安七子”之一。其政治思想基本上属儒家,间杂有法家刑名之学。在《仿连珠》一文中,王粲隐然以管仲自比,向统治者提出:“观于明镜,则疵瑕不滞于躯;听于直言,则过行不累乎身。”意思是,经常对照镜子检查自己,就会及时克服缺点;能听取直率的批评,就可以及时改正错误。

连珠是一种特殊文体,最早出现在汉代。南朝沈约称:“连珠者,盖谓辞句连续,互相发明,若珠之结排也。”连珠形式短小,多骈偶而用韵,不直接指说事情,只以华丽的文辞,借譬喻委婉地表达意旨。刘勰《文心雕龙》以汉代扬雄所作的《连珠》为最早,继作者有演连珠、拟连珠、畅连珠、广连珠等。王粲的《仿连珠》亦属此类。

非淡泊无以明志,

非宁静无以致远。

——《之江新语?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》等文中引用

■解读

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有一句名言,鸟的翅膀系上黄金,就再也不能飞翔了。这句话,对于做人做官都有深刻启示。一个人欲望太强,就会在各种诱惑面前迷失心智;一个人急功近利,势必缺乏长远目光和毅力恒心。老子说:“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聋,五味令人口爽”“重为轻根,静为躁君”,讲的就是这个道理。尤其是对领导干部而言,更是心态决定状态。没有淡泊宁静的心态,在市场浪潮带来的消费主义面前,在经济繁荣带来的物质诱惑面前,就难免会有公权私用的冲动。只有从内心涵养一汩清泉,才能在诱惑面前做到百毒不侵,在欲望面前做到金刚不坏。力戒浮躁,就要坚守做人的操守和从政的道德,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,树立正确的权力观、地位观、利益观,正确对待名利地位,正确看待进退流转,淡泊处世,静心思考,磨炼意志,砥砺志趣,耐得住寂寞,守得住清贫,正所谓“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”。

■原典

人主之居也,如日月之明也,天下之所同侧目而视,侧耳而听,延颈举踵而望也。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,非宁静无以致远,非宽大无以兼覆,非慈厚无以怀众,非平正无以制断。

——﹝西汉﹞刘安及门客《淮南子?主术训》

■释义

“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”这一名言,世人多以为出自诸葛亮。其实,早在西汉初年,这句话就记载在淮南王刘安主持编写的《淮南子》中。原句为:“非澹薄无以明德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”

这句话语浅而意深,富有哲理,采用逻辑学中的“双重否定”方法,强调“淡泊”“宁静”的重要性。意思是,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,不能静下心来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。现在的“淡泊”“宁静”,正是为了日后的“致远”。通过学习明志,宁静修炼,积蓄力量,一旦时机成熟,便可以轰轰烈烈干出一番大事业。

三百多年后,诸葛亮在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《诫子书》中,用了这句话:“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。非澹(通‘淡’)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”罗贯中所撰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七回中,刘、关、张二顾茅庐,看到诸葛草庐中门上大书一联云:“淡泊以明志,宁静而致远。”此处以肯定句式取代了否定之否定句式,使“淡泊明志,宁静致远”的理念广为流传。

同心而共济,

终始如一,

此君子之朋也。

——《携手追寻中澳发展梦想并肩实现地区繁荣稳定——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的演讲》等文中引用

■解读

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的演讲中,足球比分直播同志引用了欧阳修《朋党论》中这句话,阐明了中国国际交往的原则和立场:倡导做基于道义、同舟共济的“君子之朋”,友谊才能天长地久、代代相传。国之交如是,人之交亦如是。仅仅是因为追逐利益而走到一起,难免利多而相争、利尽而相离。那些搞小圈子、团团伙伙的,往往是以不当利益相勾连,看似很亲密,实则各怀异心、钩心斗角。这就是先贤所指斥的“小人之朋”。君子之交在同心同德,只有以共同的理想追求凝聚在一起,共同为了伟大的事业而奋斗,才能和衷共济、众志成城,锻造牢不可破的坚强团队。这是伟大的友谊,也是真正的交情。对共产党人来说,信仰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,就是让人始终如一、矢志不渝的最深沉的力量。

■原典

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,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。……故臣谓小人无朋,其暂为朋者,伪也。君子则不然,所守者道义,所行者忠信,所惜者名节。以之修身,则同道而相益,以之事国,则同心而共济,终始如一,此君子之朋也。故为人君者,但当退小人之伪朋,用君子之真朋,则天下治矣。

——﹝北宋﹞欧阳修《朋党论》

■释义

宋仁宗时,欧阳修和范仲淹等因反对宰相吕夷简废郭皇后之议,被吕诬为朋党而遭贬谪。庆历三年(1043年),宋仁宗重用范仲淹等人进行改革,政敌再次以“朋党”的罪名进行攻击,于是欧阳修作《朋党论》一文呈献仁宗皇帝。文章层层对比论证,以理服人。

在《朋党论》中,欧阳修提出:小人并无朋党,只有君子才有。因为小人贪爱利禄财货,当他们利益相同时,就暂时勾结为朋党,这种朋党是虚伪的;等到他们利尽交疏时,就会反过来互相戕害,即使是兄弟亲戚也在所不惜。君子则不然,他们坚守的是道义,履行的是忠信,珍惜的是名节。以此来修养品德,就会志趣相投而相互补益;以此来为国家做事,就能够和衷共济,始终如一,这就是君子的朋党。所以做君主的,只要能斥退小人的假朋党,进用君子的真朋党,天下就可以安定了。

莫见乎隐,

莫显乎微,

故君子慎其独也。

——《之江新语?追求“慎独”的高境界》等文中引用

■解读

一般说来,当处在有人监督的情况下,绝大多数人都能注意自己的行为,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情,问题就出在无人注意时。“慎独”是先贤倡导的一种自我约束方法。康熙将“慎独”概括为“暗室不欺”,并告诫子孙:“《大学》《中庸》俱以慎独为训。”林则徐在居所悬挂一幅醒目的中堂,上书“慎独”二字,以警醒、勉励自己。晚清名臣曾国藩在遗嘱中第一条说到的就是“慎独”。对于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来说,“慎独”也是应该有的一种修养境界。刘少奇在《论共产党员修养》中就指出,“每一个共产党员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,无人监督,有做坏事可能的时候,他能够慎独,不做任何坏事”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手中往往掌握一定的权力,不仅要主动接受组织、制度的监督,而且还要不断加强自律,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,人前人后一个样,尤其是在私底下、无人时、细微处,更要如履薄冰、如临深渊,始终不放纵、不越轨、不逾矩。

■原典

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。道也者,不可须臾离也;可离,非道也。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。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,故君子慎其独也。

——﹝春秋至秦汉﹞《礼记?中庸》

■释义

《中庸》原是《礼记》中的一篇,作者为孔子的孙子子思。

《礼记?中庸》开宗明义就论及“慎独”:“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。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,故君子慎其独也。”见:同“现”,显现。独:个人独处。大意是说:因此,君子在没有人看见的时候也谨慎守道,在没有人知道的时候也生怕离道。即使在隐蔽之处,或在细微的事情上,也没有离道的表现。所以,君子在独处独知的时候也十分谨慎。

关于“慎独”,《礼记?大学》解释为:“此谓诚于中,形于外,故君子必慎其独也。”慎独是指君子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,凭着高度自觉,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,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、做人原则的事。与此相反,“小人闲居为不善”,“掩其不善,而著其善”,小人独处时做不好的事情,却试图伪装自己。然而,勉强在形迹上伪装是骗不了人的,“人之视己,如见其肺肝然”。只有“诚于中”,才能“形于外”,故慎独是一种很高的道德境界。

天下事未尝不败于专

而成于共。

——《摆脱贫困?从政杂谈》等文中引用

■解读

专擅则狭隘,狭隘则离散,离散则困窘;协力则广博,广博则通畅,通畅则能成功。足球比分直播同志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有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胸襟,具有“胸怀大局、把握大势、着眼大事”的视野,就是要求超越一己得失的狭隘。一味固执己见,就会壅蔽言路;一味以功臣自居,难免自我孤立;老担心别人超过自己,自然貌合神离。在追求个人名利的尽头,必然是短期政绩取代长远谋划,急功近利取代团结协作。看看一些地方,锣鼓喧天的剪彩,却换来了杂草丛生的烂尾楼,短期政绩冲动异化为“一个人的战斗”,孤家寡人、光杆司令势必不能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;再看看新华社报道过的北方某县,十几任县委书记一茬接着一茬干,一任接着一任干,正是齐心协力才创造出让沙漠戈壁再现满目葱茏的人间奇迹。一个人的成就大小看才能,才能发挥得如何则看度量;对领导干部而言,为人梯也好,为铺路石也好,挣脱的是名缰利锁的束缚,收获的将是造福一方的发展业绩。

■原典

天下之事,未尝不败于专而成于共。专则隘,隘则睽,睽则穷;共则博,博则通,通则成。故君子修身治心,则与人共其道;兴事立业,则与人共其功;道隆功著,则与人共其名;志得欲从,则与人共其利。是以道无不明,功无不成,名无不荣,利无不长。小人则不然,专己之道,而不能从善服义以自广也;专己之功,而不能任贤与能以自大也;专己之名,而日恐人之胜之也;专己之利,而不欲人之有之也。……此二者,君子、小人之大分也。

——﹝北宋﹞司马光《张共字大成序》

■释义

“天下事未尝不败于专而成于共”语出北宋司马光的《张共字大成序》,是宋仁宗嘉元年(1056年)为越州张推官所作。意思是,天下的事情没有不是败于专擅而成于协力的。强调了建功立业之时齐心协力的重要性,以及专擅狭隘的危害性。司马光认为,专擅就势必褊私狭隘,褊私狭隘就众叛亲离,众叛亲离就陷入困窘;反之,协力就汇聚众力,汇聚众力就畅通无阻,畅通无阻就可以成功。

为此,司马光进行了君子、小人之辨。他认为,君子总是乐与人“共其道”,进而“共其功”“共其名”“共其利”,这样,道义必然昌明,功业必然成就,名声必然荣显,利益必然久长。小人则不然,总是“专己之道”,进而“专己之功”“专己之名”“专己之利”,所以不免于道蔽、功废、名辱、利亡。

以势交者,

势倾则绝;

以利交者,

利穷则散。

——《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》等文中引用

■解读

领导干部要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人情交往问题?足球比分直播同志用这句古语,点出了领导干部为人处世时的一个基本遵循。“势利之交,难以经远。”不管是借助的势力,还是看重的利益,都不是建立在感情、原则的基础上。最终的结果,或是“人一阔脸就变”,或是“树倒猢狲散”。所以,在与人交往时,既要真诚待人、乐于助人,更要讲党性、讲原则,坚持按党纪国法、政策制度办事,不搞“关系学”“权谋术”,尤其要避免“小兄弟”“小圈子”。明确了哪些是应当有、应当讲的人情,哪些是不该有、不该讲的人情,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、私人关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触时,才能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,坚定不移维护人民利益,即使被人指为“无情”“无能”,也在所不惜、不为所动。

■原典

子曰:“以势交者,势倾则绝;以利交者,利穷则散。故君子不与也。”

——《中说?礼乐篇》

■释义

《中说》,亦称《文中子》,为隋代哲学家王通(门人私谥“文中子”)语录。该书体例仿《论语》,文中的“子曰”为文中子王通说。

“以势交者,势倾则绝;以利交者,利穷则散”出自《中说》卷六《礼乐篇》。意思是,以权势交友的,权势失去了,交情也随之断绝;以利益交友的,利益穷尽了,交情也随之结束。

势利之交不长远。对此,早于王通九百多年的庄子有更为深刻的论述。《庄子?山木》说:“君子之交淡若水,小人之交甘若醴;君子淡以亲,小人甘以绝。彼无故以合者,则无故以离。”庄子认为,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,小人的交情浓得像甜酒一样;君子淡泊而心地亲近,小人甘甜而利断义绝。但凡无缘无故相接近的,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。究其实,小人之间的交往,掺杂着浓重的功利因素,他们把“友谊”建立在相互利用的基础上,表面上“甘若醴”,但倘若对方满足不了自己的功利需求时,就很容易疏离断交。所以与人交往,要亲君子,远小人。

分享到:

版权所有 西部师范大学知行学院-教育管理系